基本设置

《了不起的模拟修仙模拟器》的讨论组

他是一位在物流行业工作的年轻美国人。

他最近干的蠢事就是在修仙游戏中将自己的水系技能角色放在一个完全由冰构成的房间里,以为这样可以加快反派的修炼速度。

然后他的小个子就被冻死了。

“修真小说里的火修,不都是把自己放在充满火的地方修行吗?我是不是被小说误导了?” 在讨论群里问了一个很困惑的问题。

在《大仙模拟器》的讨论群里,这样的玩家还有很多。

你可能还记得这款以养成为主题的建设和发展游戏。 《大仙模拟器》去年1月从EA阶段发售后,由于宣传策略以及游戏中后期内容不足而陷入口碑漩涡。 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关注它。

但经过一年的紧张更新,我突然发现它的好评率已经悄然上升到了80%,似乎成为了Steam上最受国外玩家关注的童话题材游戏。

蛰伏了一段时间后,评价从最初的两极分化,变成了近乎片面的好评。

前段时间我进了这个讨论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 光看他们在这个群里的聊天内容,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误进了一个“修真聊天群”。 他们基本上讨论“房间里的风水如何布置”和“哪些练习更有效”。 我已经达到核心境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等话题。

《恶魔的化身》和《混沌的化身》哪个更好?

但问题是这款游戏目前没有官方英文。

虽然制作组近期会推出英文版,但组里的每个人似乎都玩这个游戏很久了——他们是不是像上个世纪的中国玩家一样,一边玩外语游戏一边嚼字典?

在我表达了疑惑之后,队员们给我指了路:去找吧。 他为游戏制作了英文本地化MOD。

一个俄罗斯人(虽然账号位于​​波兰),一个日本专业,他的Steam个人页面上的展示基本上都是修仙模拟器中的成就。

他以前的名字之一包括“G胖是爱,G胖是生活”

告知了我的来意后,我就和健健聊了聊。 去年9月,他第一次在Steam上看到了《修仙模拟器》游戏。 作为仙侠文化的粉丝,他立刻就被游戏的养成系统所吸引:

“这是市面上唯一一款真正的养成游戏!故事情节、人物背景都写得很好,就像读小说一样。”

在发现许多对仙侠感兴趣的英语玩家因不会说中文而烦恼后,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他们开始独自致力于英语本地化。

按理说,能自己翻译整个仙侠游戏的人一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国专家,所以我问我们是否可以用中文聊天。 没想到他说自己只学了不到一年中文,之后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他基本上无法用中文和我交流。

“这也能完成中英翻译吗?!”

他很平静地表示,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中文知识,读了十几本仙侠小说,只需要一本词典和经验,就可以完成中英翻译。

我似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外国人痴迷中文网络文章的故事并不新鲜。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几年前的“一名美国男子通过阅读网络文章戒掉毒瘾”。 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对此进行过报道。

但当我进入这个全是外国人的修真聊天群时,我才发现《仙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亚文化输出案例了。

在《大修模拟器》的Steam讨论论坛中,经常有一些现成的例子:中国玩家会对英文标题表示怀疑”)?

没想到,英国玩家在下面评论道:“我们对(修炼)这个概念非常熟悉!”

“很高兴看到外语玩家对这款游戏感兴趣,但我怀疑游戏的翻译可能存在问题。”

“修真小说的翻译已经很规范了,我们也能理解。”

事实上,在完成英文MOD之前,不少国外玩家凭借对仙侠在线文字和中英翻译软件的深入了解,就已经开始玩这款养成游戏了。

在修真聊天群里,我认识了另一位名叫的玩家。 他写了一篇三万多字的纯英文入门指南,介绍了很多仙侠基础知识,并将整个游戏流程分为“游戏初期”、“如何突破金丹阶段”和“金丹后期”游戏指南”。 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指南。

本基本指南的目录超过一页。

为了让英文玩家能够正常玩游戏,游戏界面上的所有功能都用英文标注,让看不懂的人也能明白“哪个键做什么”。

当然,这张图后来成为了英文MOD版本。

受到指南的启发,我根据自己仙侠网文的经验开始制作英文MOD。

但显然,单纯依靠词典和网文会导致很多难以理解的情况——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修真网文都共用一个词汇系统。

“中文里很多词都是比喻性的,完全没有意义!” 吐槽道:“还有一些——诗,就这样吧,真是让人费解。”

比如游戏中有一个道具叫“李氏龙涎香果”。 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中文。 但如果你把它扔进谷歌翻译,机器将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出现在这个短语中,并且会主动忽略它并将其翻译成以下形式:

李氏干果

在参考了百度百科(原话)并询问了几位同样熟悉仙侠小说的同事的意见后,我索性忽略了“口水”,简单粗暴地将“龙涎香果”翻译成Fruit。 李氏龙涎香干果是李氏干果。

但仍有一些问题是完全无法解决的。 比如,有一种修炼方法,它的名字叫……《济印九重多宝真解》。

其实我无法用中文解释...

向我表达他的绝望:这个词像噩梦一样困扰了他好几天。

为了得到“极阴九重”的含义,他甚至联系了修仙模拟器的开发团队成员,但开发人员只能用大量似是而非的语言向外国人解释什么是“干枝”。是什么以及它们是什么。 就是“九冲”。

最终,我们只能再次凭借“不懂就删”的原则,将这个功法转化为“法”(多宝法)。

幸运的是,游戏中的大部分名词翻译都可以使用生队词汇来完成。 比如“Earth ”简单粗暴地翻译为“Earth Juice”(大地之母的灵魂汁液),“Evil Vein Blood ”就是“Evil Vein Blood”(刚刚读英文我想了一会儿)长长的《邪脉血》)到底什么是《春血》)。

但有些术语太长,如果逐字翻译,往往会变成八九个单词拼在一起的超长短语。 因此,我和其他玩家时不时会在聊天群里提问,互相帮助解决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修仙模拟器这一年来更新过于密集。 通常,在他们理解上一个版本的内容之前,下一个版本就添加了一堆新词汇。

《信仰》、《升天》、《战念》、《传道境界》尚未翻译。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这种查字典、玩游戏的艰难时光,在近几年国学大潮之后几乎不复存在。

但对于很多热爱仙侠文化的英文玩家来说,没有英文的《修仙模拟器》几乎是唯一能满足他们“修仙”需求的游戏。

他说自己在武侠仙侠游戏中只玩过《翡翠帝国》和《侠客风云》。 《翡翠帝国》已经是Xbox 360时代的老游戏了,其东方风味也十分“洋气”; 而夏风则是一款武侠出身的RPG,缺乏“看仙侠小说”一样的体验。

我问他带着系统来修仙,《仙侠小说》是怎样的体验? 告诉我:练习并进步!

他充满激情地描述道:“每次你发现新的灵丹妙药,找到新的神器,每次冒险到遥远的地方,你都会带回你在游戏中寻找了数月的稀有宝藏……”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者追随ACS(模拟经营)的脚步,你知道吗,有几十万人在等待这样的游戏!”

带着“为什么老外那么喜欢修炼和高级元素?”的问题,我和群里的其他几个玩家聊了起来。 这个答案让我感到有点羞愧——他们可能比我更熟悉中国网络文学。 仍然很高。

首先,他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指南。 他说,早年读过罗伯特·乔丹、托尔金的书,也读过金庸、古龙等许多中国奇幻小说,比如《神雕侠侣》、《末世》等。世界”。 “刀”,都有完整的英文翻译。

但当中文网络文章热潮到来之后,他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东方色彩。 从尔根的《我要封天》、望宇的《凡人长生不老》到《我吃西红柿》《原野》,我相信这些来自中国的作品通常不会落入“西方小说的俗套” 。 比如无谓的不幸和反英雄主义。

以《我要封天》为例,他表示这本书构建了一个非常神秘的世界,主角从一开始就不完美。 “你可以通过故事感受到他们的发展,并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航行在危险的世界中,地图一步步展开。”

“如果用西方文学艺术形象来比喻,主角就像蝙蝠侠,而不是超人。”

当初用冰层将人物冻死的人说他的启蒙作品是《星变》。 这本书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基本概念并且非常容易理解。 最近,他正在读《秘密》。 “主”。

有趣的是,外国读者在区分中文网络文章时,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区分“仙侠”、“武侠”、“奇幻”,而是简单地将它们分为两种:一是“(修真)” ,另一个没有。

例如,《诡秘之主》是一部不含修真元素的中国奇幻小说。 “感觉就像是多种流派的无缝融合。”

我采访的最后一位玩家是《模拟养成》英文维基的维护者之一。 他的落款是“闭关修炼”。

他说大家提到的书他都看过,但他最喜欢的是一本叫《神医狄女》的小说。 这本书没有任何修真,但主角很狡猾,看起来很轻松。

我盯着神衣狄奴,脑海里回想这是哪本小说《帝神神奴》? 上帝之翼和大地之怒? 我想我没听说过。 说明这本书应该有英文名,但他忘了。

过了好久,他发来了一张书的封面图片:

好吧,原来你也看女性视频……

现在,我明白了这群外国玩家孜孜不倦地跨越语言障碍去玩一款中国修仙游戏的原因:这可能是目前Steam上唯一一款复制修真小说流程体验的游戏。

武侠、仙侠题材的游戏并不多。 但它有着鲜明的“升级逻辑”,与修真小说有着相同的故事进程。 还有大量带有“养成概念”的游戏。 目前好像就只有一种,修炼模拟器。

对他们来说,这些概念充满了神秘的东方魅力。 我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游戏中最难理解的概念是什么?

:气(聚气)。

:风水(Feng Shui)! 气很容易理解,我只是认为他们是用气代替魔法的魔法师。

:(补充)是的,气和法力(魔法)之间没有区别。

: 宗门名声。 为什么不能像小说里那样“低调”呢? 声望越积累,积累越多,然后就会被反复入侵……

而坚持玩这个游戏是一个和学习一样困难的过程:他们需要跟上游戏更新的进度。

之前说过,在过去的一年里,修真模拟器的更新力度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每次更新增加的“概念量”不仅让英文玩家难以理解,连中国玩家也难以理解。玩家一口气读完也一头雾水。

修真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几乎都制作出来了。

在本周即将更新的大版本《妖怪崛起》中,开发团队在游戏中加入了新的妖怪阵营,以及“体能训练”、“神兽修炼”等内容,以及大量的物品和技术。 当时我不禁为自己的翻译事业担心起来。

由于积累的内容太多,开发者最终在游戏中添加了插图。

但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这个游戏的复杂性,一步一步,终于开始越来越接近他所期待的“修为”了。 去年本地化过程中,他不止一次称赞“太好了!” 但他觉得目前的内容还不够有趣,希望开发者能够添加更多的东西。

在他眼里,《养成模拟器》不仅仅是一款像《监狱建筑师》那样的建造游戏。

“游戏中的神器、法宝都是随着滴滴血泪慢慢积累起来的,所有的修真者都是从简单的凡人身份开始,逐渐成长为仙,就像《凡人修仙传奇》中那样。” 解释说:“不,我不想失去它们。”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读者眼中,“升级文章”的框架往往变得陈词滥调。 但在英语用户眼中,“反英雄主义”是陈词滥调,而“升级修行”则被认为是“英雄主义”的象征。

他认真地告诉我,在他看来,仙侠小说一直都是“一个人面对全世界”的故事。

“弱者对抗强者,人对抗自然。促使全世界读者阅读这些小说的原因是人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获得正义感和成就感。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公正,人们面临着困难时期我们无能为力,但小说中的主人公却能不顾一切地冲破困难,最终给人们带来善良和安慰。”

“如果聂离和李七夜(《妖神传》和《帝王》的主角)都可以不择手段,绝不退缩,那我为什么不能呢?”

这或许就是他在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想为一款素未谋面的中国仙侠游戏制作英文MOD的原因。

这真是文化输出

读完之后就来看看吧!